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要使学生学会必需的文化常识和专业常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基于中职的培养目的,怎么样科学地组织实践环节教学, 就成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据我校会计教学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和需要,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我们的认识。
1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要紧组成部分,就现在的会计实践实训教学,笔者我认为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1实践实训教学安排在理论课程教学之后,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如在《会计基础》课程结束后,一般在一周内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试算平衡和浅易报表的编制这一系列工作。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安排容易导致理论课枯燥乏味,实践课繁琐易错,两者之间形成肯定的脱节。
1.2会计实训教学使用的方法过于单一。中职会计实践实训教学一般需要学生能依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依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依据账簿资料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这种惯用的实践实训模式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会计核算技能,但没强调会计信息的剖析和借助,而且对模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不少学生应对了事,使实践成效大大减少,学校的培养目的很难较好完成。
1.3师资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人才的比重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实践实训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课堂理论教学,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指导师。而现在会计实践实训指导师大部分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或者实验员担任,他们对于真实的经济业务环境一般也未亲身历程,只能以理论常识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置,使得实训教学仍脱离实践,缺少权威性。
2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就现在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2.1重视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伴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练习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职员,为了以后走上工作职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需要学生需要在学习理论常识的同时拥有肯定的实质操作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会技能,形成实践能力的主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常识的同时,注意技能练习的推行,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授理论常识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实物,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譬如在讲到会计账簿时,筹备好各种账页供学生辨别,再依据编制好的记账凭证训练日记账及各种明细账的登记。
2.2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和会计实习培养学生会计业务素质。
会计模拟实验是模拟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学生依据实验内容的需要,自己动手,依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仿佛置身于实质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这就使他们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明确直观的认知,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会遭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习技能得不到全方位的训练。而市场上在招收会计人才时一般需要至少有一至两年工作经验,为适应市场上会计人才的需要,学校需要通过校内的培训,使学生毕业时能达到相应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可以成立一个会计代理记账公司机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2.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实训有效进行。
办好职业教育, 培养出满足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就需要依靠于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会计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其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程度,为了预防会计信息外流,严守商业秘密,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不想同意学生实习,不想让外来职员了解其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情况,这就使得财会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其它专业有所不同,我觉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有:
(1)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资格的技术职称考试,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聘任有丰富经验的财会员工来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4)组织进行实训实验室建设,打造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专用机房,为教师提供实质操作场合。
(5)在条件许可的的状况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为了提升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学校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需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肯定时间的专业实践训练,提升实质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从平时教学着手,通过模拟实验和实习进行强化练习,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这所有的推行有赖于打造一支“双师型”队伍作为保证。